行业分析展望2016中国战略性新兴

年,全球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但总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展望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全球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取得新突破,成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一、对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各国抓紧时机进一步形成和巩固本国产业优势

新兴产业日趋规模化、效益化,并有望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美国年10月发布的《美国创新新战略》,进一步强化在先进制造、精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技术、太空探索和计算机等九大领域的布局;日本公布到年的“新增长战略”,提出将着重拓展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科技信息通信、亚洲市场开拓、旅游、就业、金融等七大领域。

另外,韩国投资6万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大力打造包括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未来型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兴成长型产业;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新研究计划”,着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重点发展包括海洋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民用核电、超低排放汽车研制以及可再生建筑材料等本国优势产业;俄罗斯投资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欲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从发展态势来看,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抓紧时机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一步形成和巩固本国产业优势,资金投入上表现出领域更加集中、总额大幅提高、数额更加明确等特点,使得全球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效益化趋势,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将引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新态势。信息技术仍是各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枢纽性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球、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极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信息产业突破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同时还将带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强劲增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绿色低碳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普遍选择,随着以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持续突破,下一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疑将改变整个能源体系。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代表,新的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并加速向医药、农业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医药产业、生物工程等快速发展。纳米技术开始向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迈进,产业化前景明朗,必将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将引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新态势;另一方面,技术之间的渗透和融合程度也将越来越高,新兴产业日益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特点。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各部门将进一步聚焦施策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对国内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以1-5月的数据为例,27个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低于年13.7%的增速,其中工业部分增速为8.4%,而同期工业总体收入增速仅为1.3%;在工业总体利润下滑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8%,高于年16.6%的增速,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同比放缓,但实现利润增幅却同比增加。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在此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各项政策扶持也将更为有力的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望成为填补传统产业下滑“空缺”、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将进一步细化落地,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深入推进期。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家近年来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发展方向、人才流动和资金流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创业扶持新机制、制定财税金融新政策、发展创业服务新模式等11类30方面近百条政策措施,《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包括11个重点领域、约40项重点发展任务、25方面政策措施;年以来国务院更是陆续发布了云计算、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细分领域的有关文件,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市场竞争,更好地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开始更加有思路有策略的细化,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产业创新能力等6大工程的重大工程包方案,以及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措施不断推出。经过“十二五”期间各项扶持政策的激励以及产业自身的培育和发展,中央和地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的作用正在不断显现,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产业发展将进入全面深入推进期。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态势,发展速度与方向日益体现出地方特色和优势

产业区域分化发展态势将日益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高端领域拓展延伸。在全国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间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将逐步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产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调整深入的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方向趋于高端化、对GDP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显著,例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该三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人才、资源和政策都比较集中,将逐渐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个增长极。

而在一些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兴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例如东北三省、山西等地,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产业也多处于中低端环节,对GDP的贡献相对较小。随着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不断落实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断推进,区域间产业发展的两极分化态势将更加明显。

产业集聚将体现地方特色与优势,区域间产业发展更趋协调。北京的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石家庄的微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产业各具特色,将有力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等多个领域形成数十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平板显示、基因测序、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珠三角地区形成有效集聚。此外,上海的生物医药、浙江的云计算、广东的3D打印、湖南的智能制造装备、四川的北斗卫星导航、陕西的集成电路基地建设、辽宁的通用航空和机器人、贵州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大连的软件、西藏的生物医药等,都将进一步体现出各具特色与优势的产业集聚。

二、需要







































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ttosurfaces.com/xxcyfz/9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