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省政府又确定了10家战略性新兴产
省政府又确定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省已达24家。基地获批后,实施严格的年度考核评估:两年不合格,摘牌没商量
近日,省政府确定了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分别是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等8个基地,芜湖市新芜经济开发区通用航空产业等2个试验基地,加上去年第一批14个,全省共计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挂牌。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调结构转方式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我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阔步推进的亮点。
24个基地挂牌来之不易,是在全省众多申报项目中,经过严格的评审,获得命名的。记者在省发改委采访中获悉,这些基地获批是动力也是压力,原因是获批的基地将建立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突出奖惩激励导向。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委托第三方每年对基地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估。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加大资金支持,对连续2年考评不合格的予以摘牌,甚至还要追回省财政的支持资金。一个园区一个产业具备五大基本条件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指在相对集中的区域,集聚产业配套完备、创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群体。一个园区里的一个产业,从产业领域、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和支撑项目5个方面进行设定。
具体表现为:产业有基础,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领域符合国家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方向,具有广阔成长空间,能明显带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有处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龙头企业,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有高质量的支撑项目;有创新平台、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成果。门槛亿元年目标锁定千亿元
基地发展目标进行了科学设定,既强调规模指标“量”,更强调税收指标“质”,亿元的存量门槛,更突出三年翻一番增量。通过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安徽制造的知名品牌,形成支撑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到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或三年(-年)翻一番,税收累计增长不低于50%。到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超过亿元或三年(-年)再翻一番,税收累计增长不低于30%。一揽子资金助推体制机制创新
每年安排20-3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基地重大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四大领域。通过财政注资、引进社会资本把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规模扩大到亿元以上,增强其对基地建设的支持能力。同时,鼓励市、园区设立产业基金,合力推动基地建设。
基地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按需申报,在省级预留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解决,给予多种要素保障。优先争取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建设项目申报国家资金、债券等各类支持。鼓励境内外龙头企业在基地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支持基地在境内外兼并重组拥有核心技术、高端品牌、营销渠道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一块牌子两年不合格予以摘牌
获得挂牌基地并非一劳永逸,有严格的考核评估。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加大资金支持,对连续2年考评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对弄虚作假的追回省财政支持资金本息。
园区是推进主体,负责编制基地实施方案,推进基地建设。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构建产业合作平台,引导配套企业集聚,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栗亮)
“安徽经济报”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