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
看完公司再来看看整个行业,8月广义乘用车的销量为.7万台,同比下滑12.6%,环比略微增长0.4%,新能源车卖了30.4万台,同比上涨了.3%,环比增长23.7%。
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个概念最近炒得火热,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分开来个,专就是专业化;精就是精细化;特就是特色化;新是说创新能力强。加起来就是指的是那些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并且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市值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都聚焦在制造行业的新兴产业链。
为什么要搞专精特新,因为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目前我国在新兴产业上的研发能力和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新闻上就可以经常看到美国又限制我们什么什么芯片零件的采购。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搞专精特新的原因。
目前算得上新兴产业大约有这几个:半导体、通信、云计算、航空装备、CXO、锂电、光伏、风电、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其实还有很多,但十分小众,就不再多做赘述。
在研究新兴产业的时候,对未来业绩空间的判断涉及的重要因素有三大点:渗透率、国产替代率以及市占率,这三点缺一不可,以体外诊断这个赛道为例,15-20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速为26%,但国内市占率高的前三大龙头企业这几年的营收年复合增速为44.4%,明显高于行业平均,高出了这部分做下测算,其中国产替代这块贡献了2.1%,龙头效应贡献了16.5%。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影响未来业绩空间的第一大要素---渗透率。
一般产业空间的扩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决定的。那么渗透率的加速上升期是在什么时候呢?从全球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加速上升期的起点是在渗透率为10%左右的时候。04-09年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从3%提升到14.4%,自此之后开始一直到14年,渗透率从14.4%大幅上升至近70%,之后上升态势逐步放缓,逐步进入到成熟期。
从智能手机的例子,我们可以初步把渗透率分为三个阶段,低于10%(发展期),10%-70%(加速期)以及大于70%(成熟期)。
低于10%这个阶段代表着行业正处于技术应用及大规模推广的前期,从股票市场投资的角度的来看,处于这个阶段的行业业绩的波动性较大,比较适合主题或者概念投资,比如航空装备、智能汽车等。
10%-70%这个阶段代表着行业正处于加速期,处于高成长阶段,目前A股上投资的热门赛道基本都集中在这个阶段,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的企业的业绩基本都出现了业绩的持续兑现,增速较高,比如锂电、光伏、CXO等。
大于70%这个阶段代表着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当然处于这个阶段的行业我们不能再称之为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已经度过了高成长阶段,后续企业成长逻辑只能看其在行业空间逐步饱和的情况下是否能逐步扩大市占率,成为龙头。
再来看第二大要素---国产替代
国产替代也是行业及企业业绩增长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说实话,具备国产替代的行业很容易找的到,但具体能多久完成替代就很难去把握了,对技术的突破创新要求非常之高,目前已经完成高国产化的行业有光伏、风电、锂电等,面临卡脖子,待技术突破的行业有半导体。机器人、智能汽车等。
最后再来看看第三大要素—市占率
市占率的提升其实就是指企业是否通过不断扩张,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在现在的新兴产业中,有机会的企业普遍存在于锂电、光伏、风电的全产业链;CXO里的临床前CRO、小分子CDMO;航空装备的钛合金、铸件等;云计算里的SaaS-HCM等。
说这么多,祝大家周末愉快。
最强基本面历史文章传送链接:中航重机
丽珠集团
华夏航空
上峰水泥
日月股份
长春高新
三一重工
泰格医药
金域医学
晨光文具
美诺华
益丰药房
东方雨虹
华熙生物
桐昆股份
平安银行
科顺股份
思摩尔国际
药明康德
东鹏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