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地下工程、
公路、机场跑道、3D建筑打印
这些我们所知道或常见的建筑工程、技术等
其所需要的特殊材料即将在来宾忻城生产!
▼
红水河碧水映画,春意盎然;产业园落地“开花”,志气昂扬。3月23日,忻城县易斯特特种工程新材料产业园奠基仪式在我县红渡镇马蹄村下叭屯红水河畔举行。项目奠基仪式现场 “我宣布,忻城县易斯特特种工程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奠基!”随着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李振品铿锵有力的话语声落下,标志着又一重大项目正式落地忻城,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振品宣传项目正式奠基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忻城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系列讲话精神,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连日来,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破土动工:3月5日,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在思练镇正式奠基开工;3月18日,来宾市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我县思练镇成功举行,我县的广西义来建材有限公司年产万吨高效脱硫剂和年产万吨冶金熔剂项目、“一台戏”建设项目和忻城县育肥牛产业脱贫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项目等6个重大、重点项目开工。再加上忻城县易斯特特种工程新材料产业园的正式奠基,忻城可谓喜事连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信心十足。李朝晖致辞 “易斯特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我县资源区域的交通优势,实现特种工程新材料产业集聚,形成以‘绿色’特种工程新材料为主,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环节,打造节约、环保、清洁生产,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园,实现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产业创新升级。”县长李朝晖在致辞中指出,该项目的落成和发展,既利于促进忻城的就业和税收,也利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良好局面。项目奠基仪式现场 据悉,本项目由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特种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及深圳陆基建材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在忻城建设特种工程及混凝土自修复新材料创新园,研发生产代表混凝土材料科学领域前沿方向的特种工程自修复功能性新材料;建设易事特教育扶贫“忻城班”——特种工程新材料研究院和特种工程新材料测试中心,将成为中国建材特种工程新材料的中试基地及实训基地,中国特种工程材料及混凝土自修复材料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试验基地及实训基地,同时设立中国特种工程材料及混凝土自修复材料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该项目为广西“双新双百”项目,正在申报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将为忻城县及来宾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财政税收,有助于构建来宾市乃至广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易斯特(来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学东发言易事特集团旗下子公司易斯特(来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据易斯特(来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学东介绍,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税收3.6亿元,新增就业超过人。首期项目投资14.5亿元,其中投资6.5亿元建设万吨/年特种工程新材料基材生产基地,投资8亿元建设配套货运物流码头、专用运输隧道和石灰石原料矿山;二期项目投资8.5亿元建设特种工程与混凝土自修复新材料创新园(即万吨/年特种工程及混凝土自修复新材料全系列产品)医院。产业园建成后,将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做好矿山绿色开采、绿色运输、绿色生产。同时,矿区复绿与矿区景观规划、景观建设,苗圃建设、观光农业建设也同步进行,打造高品质“绿色智慧矿山”。曾文庆博士介绍项目情况 “产业项目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将从运营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来助力忻城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与当地技校合作培养定点产业工人,开设易事特教育扶贫‘忻城班’,每年从忻城县招收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资助。”易斯特(来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曾文庆博士在现场告诉媒体记者。 覃健、蓝海鹏、卢玉容、麦加龙、罗健康等县领导参加仪式。我们通过一组图示更直观了解项目情况(点击图片放大看更清楚)▼▼新闻拓展▼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易事特集团创立于年,是全球智慧城市大数据、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优秀供应商,全球新能源强中竞争力百强企业,行业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集团总部坐落于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深圳、南京、合肥、昆山设有研发中心,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80多家,在全球设有个客户中心,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围绕智慧城市大数据、智慧能源及轨道交通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IDC数据中心、量子通信云计算系统、新能源车充电桩和储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智能电网和轨道交通智能供电系统等全方位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为广大客户提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服务。 6年,易事特与世界强企业施耐德成立合资公司,秉承施耐德“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的发展愿景,易事特延续施耐德“百年企业基因”,坚持技术创新、发扬工匠精神、面向全球市场,聘请了由国际著名轨道交通电气专家钱清泉院士、新能源专家张榴晨院士、军事通信技术领域泰斗孙玉院士领衔的余人的科研团队,组建起行业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6大高端科研平台。 易事特产品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北京S1线、武广高铁等;百度、腾讯、IBM、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数据中心;G20峰会、港珠澳大桥、捷豹、路虎、宝马、奔驰新能源车充电桩重大型项目。 创立30年来,易事特先后在全国二十余所知名高校设立“易事特电力电子奖(助)学金”,累计资助一万余名学生,累计投入近亿元设立慈善基金用于推动扶贫、赈灾、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未来,易事特将立足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及能效管理、特种工程新材料的战略定位,重点布局智慧城市、大数据、智慧能源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在数据中心、UPS电源、新能源汽车充电、储能、智能微电网、轨道交通供电等领域不断贴近客户需求,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级一流企业。易斯特(来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易斯特(来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斯特新材料)由扬州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福建联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及自然人曾文庆先生发起成立,根据国内特种混凝土结构工程用功能性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结合新时代国家海洋战略、文化战略急需的特种功能性新材料而成立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研发、生产及销售代表混凝土材料科学领域前沿方向的特种工程及混凝土修复功能性新材料。
易斯特新材料万t/a特种工程及混凝土修复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项目拟占地亩(一期亩,二期亩),总建筑面积m2,建设年产万吨特种工程及混凝土修复新材料生产线、年产万m2高档石材加工生产线及智能化后勤行政运营中心。项目总投资23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投资14.5亿元,项目占地亩,其中投资6.5亿元建设万吨/年特种工程新材料基材生产基地,投资8亿元建设配套年吞吐量达到10万个集装箱货柜及0万吨散货装卸能力的公用综合货运码头(六个吨级泊位结构预留0吨)、两条m的专用运输隧道及年产0万吨石灰石原料矿山;二期项目投资8.5亿元,项目占地亩,以特种工程基材为核心,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研发不同的配方,定制生产各类特种工程功能性新材料,并联合国家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特种工程材料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及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在忻城县红渡镇建设“华南(来宾)特种工程与混凝土修复新材料创新园”,下设特种工程新材料研究院、特种工程材料测试中心、海洋建筑混凝土实体模拟环境中心、医院、特种工程材料研发中试基地与实训基地,申报建设国家级特种工程材料及混凝土修复材料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行业示范、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综合功能最全、集聚效应最强的特种工程及混凝土修复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海洋建筑工程”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适销对路的高性能与高附加值的绿色混凝土新材料。
以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材行业)为支撑,利用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特种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及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先进的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通过“研发+示范生产基地+孵化关联企业”协同打造特种工程材料大产业平台,利用3-5年建成国内最大、最专业的“特种工程及混凝土修复新材料创新园”,形成产、学、研、园等协同运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协同创新,最终形成共谋发展的创新生态圈。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实现年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过人。以该项目为核心,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经过5-10年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部分可实现超过亿元以上的产值,为忻城县及来宾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财政税收。
更多信息----
当前忻城县正处于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
这样高端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对当地而言,可谓是一件大好事,
愿经济效益和绿水青山齐飞。
来源:忻城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