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莹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新兴交叉学科

梁莹,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三年学制MSW);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政治社会学等。

欢迎您加入政治学人QQ交流群(群号:)交流学术,共享资源,结交四海学友。

一、引言

中国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的,而中国政治学在20多年发展的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是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重大创新理论的形成,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许多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往往产生在学科的交叉处,一些新兴学科也在学科交叉和边缘学科中产生。而当代中国政治学也逐步涉猎了政治学的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如政治人类学、政治人口学、民族政治学、政治心理学、政治传播学、政治地理学、生物政治学等。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学科界限逐渐模糊,交叉性领域逐渐增多,实证方法和理论方法的综合化发展也日益成为趋势。

西方政治学交叉学科形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而当代西方政治学交叉学科则深受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二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获得了全面发展,并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行为主义政治学将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成果引入到政治学中,将各种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行为作为基本分析对象。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盛行的时代逐渐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实证调查和定量研究在政治学研究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这种统一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进而也促进了政治学新理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推动下,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新理论如团体理论、角色理论、精英理论、系统理论、决策理论、交换理论、中层理论、沟通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博弈理论、政治发展理论等相继出现。同时,在行为主义政治学思潮影响下,各种新的政治学交叉学科也纷纷出现,如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生态学、政治传播学、生物政治学等。

在20世纪的风云变幻中,政治学家们重新开始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ttosurfaces.com/xxcyfz/10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