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郭浩文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后疫情时代,法律服务行业正位于格局重塑的十字路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疫情影响,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2.2%,较年的6.0%出现了较大的下降。随后,经济在年迎来强势修复,GDP增速一举达到8.1%,创下近五年来新高。而再次遭受疫情洗礼的年今已过半,我们尚无法推断下半年的疫情冲击是否持续,但仅从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二季度实际感受来看,年将与年类似,注定是经济明显走弱的一年。
尽管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但作为第三产业的法律服务行业在疫情影响下仍受到冲击:
疫情导致业务连续性受到影响,办案难度增加,沟通协同成本增加。
诉讼业务因诸多环节须相关人员当面对接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大部分企业调整预算、压缩成本、降低甚至取消法律服务费用支出,律所客户可能出现部分流失以及客户支付能力骤降等问题,影响律所营收。
行业人才流动性加大。在大量新人涌入律师行业的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员因职业转换而持续脱离律师行业。
疫情将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分化和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将加速新老更替的变化及多元化发展。在科技的加持下,新兴的创新律所品牌会纷纷涌现[1]。
然而,危机之下蕴藏着无限生机。面对系统性、结构性危机及重大突发事件,后疫情时代的律所并非一味防御,而是同时在某些方面,比如区域扩张方面表现出了进攻态势。我们看到,律所扩张热度不减,分所选址“无问西东”。在东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区域扩展的具体方向正在向新一线城市和西部城市倾斜。打造品牌的区域竞争力,正在成为中国律师业在“划地盘”时的新战略目标。
01
新一线和中西部城市成为律所扩张热点方向
最近十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五省的GDP一直稳居前五,长三角以及大湾区的经济一直处于稳定且高速发展的状态。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年疫情之后,五省的GDP增速都迎来强势反弹。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的GDP增速都创下十年来新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律所在选择布局方向的时候,除了经济因素外,国家政策对于行业宏观层面的指引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年,行业布局趋势以“稳”为主基调,布局重点仍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大湾区等重点经济区域为主。同时,随着海南自贸区的成立,各大律所也纷纷涌向海南,抢占地盘。
到了年,律所的规模化扩张之路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热区,而是呈现出更“全面开花”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家律所于年新设个分支机构,同比增长64%;另有31家律所通过合并、合作等方式开展对规模化的探索与尝试。
从新设机构的城市分布来看,年的个分支机构遍及92个城市。数量超过5家的城市共有8个,除北上广深外,青岛、海口、郑州、重庆、杭州、合肥均入围前十。可以看到,律所已经将新一线城市纳入重点布局名单。
数据来源:律新社研究中心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地区在年受到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