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六月的支丹山,夏山如碧,桑树葱茏。在新修建的卡场镇小蚕共育基地里桑农熙熙攘攘,仓库边堆满了白花花的蚕茧。“今年养的第一批春蚕收获了蚕茧72.30公斤,卖了.67元,有收入了心里很高兴,每隔两个星期就能收获一批,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卖完蚕茧的卡场镇丁林寨村民养蚕农户丁林都迈脸上洋溢着喜悦。
从贫穷到脱贫的改变。位于盈江西北部与缅甸隔河相望的卡场,是一个以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边陲小镇。可这样一个人口不满万人的小镇,曾经贫困人口就达到了余人,困难群众的人均日收入还不够到集市上买一碗早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这一个每翻开一户群众的林权证就有三四百亩林地的山区乡镇,却处于端着金饭碗去讨饭的尴尬境地。采他山之石破解贫穷困局,卡场镇结合自身实际向其他乡镇学习调研后,明确了打造蚕桑示范乡镇的发展目标实现产业发展破局。机关43名党员挂钩联系各村组农业产业发展,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每周多人次,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积极鼓励群众种桑养蚕发家致富。
年卡场镇产桑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基层农村党员栋良伟蚕桑年产值将近4万元,他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蚕桑产业带给卡场镇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家种植水稻产值很低,有幸在县人大的带领下,我跟随前往陇川县考察蚕桑产业,现场的观摩学习我很受震撼,我认为发展蚕桑产业是能够致富的。年镇政府带头发展蚕桑,我就把家里面的5亩稻田改种桑树,当年蚕桑收入就比原来种植稻谷的收入翻了三倍,年我又扩种了5亩,一心投入到蚕桑产业发展中,年在我镇举行的表彰会议上,我也荣获了第一名,镇上奖励了我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年年初因为管理技术不到位,养殖的蚕也因为生病死掉了两批,导致的经济损失将近多元。不过在镇技术员的指导下,我也及时改进我的管理方式,减少了损失,也提高了蚕茧的品质。”从年试点种植余亩,到年新植桑园面积.87亩,全镇蚕桑总面积达到.77亩,已基本达成“蚕桑示范乡镇”建设目标,带动种植户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户。完成县下达标准化蚕棚建设任务棚平方米,年卡场镇蚕茧产值达到万元,而到了年,仅5月至6月蚕茧产值就达到了50.53万元。从“懒惰”到“勤劳”的改变。过去的卡场镇,群众在发展产业上比较粗放,缺乏精耕细作的思维,散养的黄牛总会一群一群的睡在公路上,村民到田地间劳作时还会随时带着酒,支柱产业也往往是草果、坚果、野生茶这样无需投入过度精力管理的“懒庄稼”。让卡场镇群众在产业发展上抛弃陈旧思念,解放思想。就需要“领头羊”敢想敢试、敢干敢闯。
年的春天,卡场镇全体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动员农户发展蚕桑,农户不理解,干部们遭受谩骂也是家常便饭,不理解的群众还放话说:“如果你们在我家的地里种蚕桑,我就去外面打工赚钱请人把桑树铲掉”。不泄气不撂挑子,干部们就一遍一遍的往农户家里面跑。顶着烈日,自学种桑技术的领导干部就到撂荒的田地亲手进行教学,心里面有怨气的群众站在旁边故意说气话:“我没带手套,没有办法种桑树。”干部就动手剪枝铺膜,帮群众种好。
干部的真情实意群众看在心里,群众在行动上也从“被动”变“主动”,早晨7点景颇山寨的群众就带着工具,骑上摩托,去到桑园蚕棚,群众的思想上也从“格得吃?”变成了“得吃呢!”。
从“脏乱”到“整洁”的改变。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让群众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劳动是创造财富和幸福的源泉的思想也逐渐在卡场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卡场镇吾呀村民小组在过去每到进入雨季,巷道牛粪污水遍布,就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阴暗潮湿的木架房总是充斥着霉味。“老乡,请问你家的厕所在哪里,我想方便一下!”“你去旁边的生态厕所解决嘛,我家没有厕所。”“生态厕所是什么?”“看见前面那个草丛没有?那个就是生态厕所了!”这一段啼笑皆非的对话却是当时卡场镇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担当责任,奋力作为。面对人居环境问题,党委、政府依靠群众主要做好“三道题”:一是老题新做,投入资金用于道路硬化、潍坊改造、人畜饮水等工程。二是无题创作,鼓励群众发展房前屋后种桑树,让桑树即是“摇钱树””也是“绿化树,打造微型菜园,动员群众编篱笆修护栏。三是小题大做,发动党员带领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划定每户清洁区,轮流安排党员清扫村内道路,对乱丢垃圾的群众单独罚扫村道。
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人居环境提升浪潮中,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质的提升。草坝村的群众麻腊说道;“村子里面的卫生整洁了,我们也不好意思随手乱丢垃圾了,一个是被罚扫地很丢人,另外一个是自己的寨子还是要好好爱护。”
绿了青山,鼓了腰包。镇里的干部感慨道:“推进蚕桑产业时,我们与群众一起劳动,体会他们的辛苦时也深厚我们干群的关系,从脱贫攻坚刚开始时进村入户一口热水都喝不上,到现在都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喊我们进家里面坐一坐。”曾经撂荒的坡地,现在已经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蚕棚点缀其中,原来的“酒醉包”早已在桑地间忙碌而顾不得喝酒,采桑叶妇女的山歌声中期许着美好的明天。
通讯员:赵仁和杨可钦金玉强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盈江云”app!,了解更多盈江信息!
编辑:杨丽春段忠胜审核:尹以祜殷洪保盈江融媒号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