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者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正在发生,这将进一步引导生产方法与模式的创新。这就需要建立适应未来需求变化的新型供给体系,也就是新型产业体系。那么我们未来的新型产业体系是什么样的?它的运行逻辑是怎样的?小编一直在苦苦思索。在搜集了N多资料之后,小编发现两份资料初步回答了小编的疑惑。第一篇就是芮明杰老师的《中国新型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中核心章节“中国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另一篇就是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的《新经济范式:三位一体+三层生态》。
芮明杰老师的文章推陈出新,非常系统、理论化地提出了新型产业体系的设想,并通过从经济学视角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可以说是更新传统产业体系观念的一部力作。梁春晓老师的新经济范式侧重从信息技术改变生产生活的角度,从应用的视角阐述了未来新型产业体系的雏形。
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建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宏大的领域,不仅需要理论界进行创新,也需要产业界的人不断实践和创新。上述两篇文章各有特点,虽然难以回答上述疑惑,但已经是现今可获得资料中的佳作了。小编辛苦整理出来,仅供大家交流与思考。
中国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芮明杰等著
中国现行的产业体系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各局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正在经受着扑来为师所说的“外围国家的成长烦恼”——规模扩大、无收益增长的情况。因此亟需借助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技术进步的历史机遇,建立面向未来的、在全球产业经济中有持续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体系,改变中国现在与未来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未来中国新兴产业体系的目标模式为:该产业体系的主导生产方式为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该产业体系的主导生产组织是统一市场条件下的“平台+分散生产+就地服务”的模式;该产业体系下将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转变为水平分工,即由外省比较优势决定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规模定制主导下的产业被分工;该产业体系的基本生产系统为智能互联生产服务一体化系统,包含了智能工厂与智能产品部分;该产业体系运行以来的核心要素禀赋为智力资本、知识信息;该产业体系与生态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是绿色生产、绿色使用、资源节约的体系。
实现这个目标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实现中国产业发展的禀赋的升级,这是改变国际分工格局的关键,也是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并且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关键。
二是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技术重大进步的历史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生产体系、新兴产业,同时机遇创新造成生产率差异的内生比较优势能够随着技术与知识的逐步发展而不断演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三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好的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体系开放、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具有内生创新动力、不断动态演化的中国新兴产业体系。
图1:新型产业体系的可能构成
先行产业体系构成是通过产业分类区隔,然后观察期相互之间的关联。如图所示,三次产业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区隔与联系就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方法,其依据是代表经济活动发展阶段的产品、工艺技术以及服务对象的相似程度,偏向于生产供给,整体的分类方式是纵向的。这个分工体系中,基于使用的生产要素、产品的使用对象等,可以观察到这些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关联程度,通过纵向类似、横向区分可以发现现行产业之间存在明显边界。
1.新型产业体系动态演进的关键是,消费者个性化时代已经到来
消费者的个性化如果能够实现,一方面需要产业体系中产业供应商能够生产提供符合消费者个性偏好的产品或者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提供给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收入、消费空间和消费过程。由于消费者众多,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消费偏好不同与变化,导致传递给厂商的具体信息页不同,就构成了海量的消费者大数据。新兴产业体系必须有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加工,进而传递给智能互联生产服务系统,进行智能运算、智能设备自主调整、材料准备与自动加工等步骤,才能生产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基于前文分析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体系动态演进的规律、消费需求与生产变化的趋势,实际上考虑产业体系的构成方式也可以从工艺技术分类的角度转为从消费者产品需求与服务需求满足的角度。具体而言,新兴产业体系能够按照当下需求的发展趋势动态演化,逐步做到:1.当时需求的满足以及下一轮需求的满足;2.当时与未来需求的满足以及相应的准备;3.未来需求变化的满足与相应的准备。伴随着需求的个性化、集成化、便利化趋势以及技术重大进步、产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产业之间的便捷越发牧户,产业融合跨界生产与服务。目前的分类标准液越来越不使用,或仅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新型产业体系的构造
基于消费成为生产供给的主导,加上新产业体系的演进与需求变化关系紧密,新的产业体系应当划分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大功能性集成产业为基础的构造。消费者需求可以按功能性分解为公共产品与服务、私人产品与服务。为此产业体系可分为公共产品与服务产业、私人产品与服务产业两大类。这两大产业的背后是设备与设施制造产业,而这些产业的上游产业为基础产业,包括原料、交通、能源、电信、互联网等领域。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共产品与服务产业、私人产品与服务产业实为消费资料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产业。消费资料产业负责生产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并提供一体化服务,加工对象既可以直接来源于基础产业产生的产品,也可以来源于设备设施制造所得产品。消费资料产业最终直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成
3.新型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
新型产业体系是基于大功能集成性产业的关联与细分体系,这一新型产业体系未来将演进形成新的个性化生产与需求融合产业体系,其动态运行逻辑入图所示。消费者个性化、集成化、便利化消费需求及其变化在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海量数据。这些消费大数据由供应商通过互联网手机,交由云计算处理加工,传递给智能互联生产服务系统。智能互联生产服务系统据此进行个性化生产加工,加工过程中产生生产加工以及产品方面的信息与数据,称之为工业大数据,将这一工业大数据反馈给云计算,并结合下一轮消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完善自身生产系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智能互联生产服务系统进行智能分析与数据控制服务,经由智能工厂提供的互联生产服务设计产品并改变生产线,由服务系统引领智能服务,完成个性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
新型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