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发展。在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调整显著,一方面提升了快充这种充电方式的地位,另一方面在规划中明确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在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方面,方向不变,细节调整。会议提出,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此外,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还规划了一些量化标准。例如,至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至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至年,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等等。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充电桩的不足,反过来也将大大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规划》指出,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在中国农村有着巨大市场,而乡村充电桩和充电网络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最大限制。事实上,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范畴。此外,在今年9月,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在内的20家单位签署了《构建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模式生态圈联合声明》,标志着车电分离生态圈正式成立。有观点认为,虽然现阶段换电模式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但已经具备适合应用的场景,适合应用的车辆。在政策的推动下,车电分离模式进入到了一个可以发展壮大的成长通道。
除了充电桩这样的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建设也在快速上升中。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加氢站72座,我国年有望实现建设座加氢站的目标。同时,加氢站所需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建设规模化后,成本下降短期内可以实现。鼓励加强国际合作《规划》的第三条是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在国际合作领域,去年5月工信部印发《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不仅要优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创新发展,研究重点领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而且要强化国际参与、提升国际影响力。其中,在国际协调方面,强调利用已经建立的中欧、中德、中法、中日等双边合作机制以及APEC等多边交流平台,继续加强在电动汽车安全、能耗、关键部件及充电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测试验证工作,支撑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推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合作。其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产能合作内容主要包括装备产品、生产线、技术、标准、管理经验等。比亚迪国际合作事业部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本地化生产的需求和配套将带来更多KD工厂的出现。目前比亚迪已经在印度清奈、匈牙利科马罗姆、巴西坎皮纳斯设有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的海外工厂。中金公司表示,南美、中东、俄罗斯、印度、东盟是我国整车出口的重点国家和地区,这些商贸合作重点区域是未来产能合作的突破点。
今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33万辆,超过中国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进步的同时,传统汽车强国和海外车企也在快马加鞭。而随着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汽车也亟待转换发展动力。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规划》的通过,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接下来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