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隐蔽的产业政策集成

北京重点雀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714689.html

美国于年建国,但在经济上依然依附于以英国为中心的贸易与分工体系。在美国是“农业立国”还是“工业立国”的漫长争议中,逐渐形成了“美国体系”。南北战争后,代表工业立国路线的北方势力获胜,“美国体系”成为建立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产业政策指导思想。

“美国体系”核心观点有三:生产率立国、内部改善和贸易保护。

第一、推崇技术创新,追求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美国体系高度重视英国借助机械化实现了生产率剧增的发展经验。更进一步地,“美国体系”认为大规模采用机器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因此,美国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线,在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产品和生产组织方式革新,迸发出了惊人的生产效率提升,促进了专利数量的剧增,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

第二、实施幼稚产业保护,促进制造业升级。年英国《禁运法案》和第二次英美战争(-年)期间,受英美贸易中断的影响,美国的战备物资和政府收入捉襟见肘,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年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前瞻性地提出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升国民福祉的根基,而美国的幼稚制造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下缺乏竞争力,应施行关税保护。这些观点被包括弗雷德里希?李斯特等人发展,对19世纪德国的经济统一和产业赶超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世纪末,美国关税占总进口的比重长期维持在40-50%。“铜墙铁壁”式的关税保护,是推动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农业国转变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主要产业政策工具。

第三、实施内部改善,以基础设施升级驱动工业化进程。联邦政府在宪法未设禁止的范围内,通过捐赠联邦公地、特许授权、直接投资、发行国债等手段,推动交通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后来拓展至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通过基础设施的内部改善政策,不仅直接成本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产品成本,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统一和产业与融通发展,最终构建起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二战后,为适应新兴技术发展的趋势,美国产业政策从更为重视对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支持、投资基础设施的传统,也转向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领域推行改变世界科技和产业的计划,衍生出了计算机、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颠覆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了美国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升级。

————————————————————

走在趋势之前

我们具有专业媒体矩阵,背靠高端智库

为企业制定战略解决痛点难点

产业布局:

舆情监测I会议策划I委托调查I政策咨询

评估评价I品牌包装I政府公关

广告合作:jsgy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n/36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