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323/4359077.html
产业互联网投资在-年为持续的热点投资方向,在本篇文章中,想提出对产业互联网投资的一些思考,包括一些投资机会以及一些投资难点。
一、在开篇,我们提出一个惯常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看这个方向?C端的流量红利见顶,新的颠覆性模式出现的浪潮变缓,把投资目光转向toB后发现,B端的潜力和机会巨大:
1)市场大:几万亿的市场,所有的实物消费背后都有层层供应链
2)中国的各细分供应链普遍都比较分散:较少有大型的流通企业、供应链服务企业、科技平台
3)新型的供应链平台拥有重大机会:i整合优化产业链,减少冗余环节;ii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互联网化工具,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在C端的各大平台消费平台领先地位日趋稳定,比如在餐饮、汽车、服装,C端均有大型服务平台,美团、瓜子、汽车之家、淘宝、京东。但在B端,因为发展时间较短,产业结构复杂,服务履约较重,在各大重点行业中,竞争格局尚未明朗,各个玩家都在快速成长和渗透。
供应链平台的共同点在于掌握B端核心用户,但由于因为每个子行业都不一样,随着物品特点和流通特点不同,各供应链公司的切入模式也不同和核心竞争力均不同。
比如1)美菜:自建仓储配套服务,利用现代化管理,重服务,非切断流通层级,核心是对下游的服务能力;2)开思:数据交易平台,核心是科技交易系统,掌握货源及精准货品的能力,部分品类切断流通层级,提高匹配效率和交易流通效率;3)百布:在一批设计厂和布料采购商搭建科技交易平台,获取下游客户后,向上游渗透掌控,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目前产业供应链的空间广阔,竞争格局未定,处于各家利用不用模式、优势,快速跑马圈地的阶段。
二、美国的情况在这个方向里,中国是否有上市公司?有的,服装供应链申洲国际,以及半导体的韦尔股份(收购CMOS公司前主要是供应业务),这两个公司都是千亿市值。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上市产业互联网公司较少。在美国,在中国投资圈热门的细分供应链行业都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很多家市值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在未来,参考美国产业,中国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平台公司会出现。
简单聊一下美国的这些供应链公司情况。a.餐饮:美国食品供应链拥有的好的基础,上游种植集中度高,工业化种植标准度高,品类以冻品为主,损耗低,下游以超市为主80%,餐饮连锁化高,在美国前三大行业龙头Sysco、USFoods、PFG占据31%的市场份额,Top4~10占据10%的份额,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前三名中,SYSCO市值亿美元,USfood87亿美元,PFG62亿美元。
以市值最高的Sysco为例,其为全球最大的食品供应商,通过自有品牌建设和收购不断扩大规模,为美国最大的食品供应商,市占率18%。并在欧美国家进行收购,通过强地域性收购扩张,并在自有品牌挑选10%的品类(量级占比达46%),以此提高毛利率实现利润增长。
b.快消:相对食品,美国没有很多快消的大型公司,主要原因在于快消品牌化程度高,建立了完善的分销体系,美国的超市连锁化程度高,分散小店综合采购的需求不强,Mclane是美国最大的供应链服务公司之一,主要服务于便利店、大卖场、连锁药店、连锁餐厅,代表客户有沃尔玛、7-11、百胜集团此前被warmart收购主要服务沃尔玛,后来被巴菲特收购。模式:重资产模型建立仓配体系,进行细分品类方向公司收购。特点:巨大的收入体量,微薄的利润率,服务特性明显,但低风险,可持续性强。比较像物流仓储运营公司。
c.汽配:美国汽配市场比中国大,有亿美元市场规模。其有如下特点:
1)汽车后市场产业成熟,大,车龄超过10年;
2)汽车配件数据库成熟:美国有成熟的车型和零件数据,汽车后市场行业协会不断推动国会立法,让主机厂和政府机构开放相关数据,有行业统一标准;
3)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四大汽配连锁是全国性连锁,占据美国3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中4S店占比20-30%,配件经销商30%。
美国汽配公司的主要模式为,通过多元化采购但扶植主要供应链,并进行产品三档分级,提高自有品牌(工厂贴牌)占比。在运营方面,搭建四级配送中心:大型配送中心(超过15万种SKU)、大型中心店(8-10万种SKU)、中心店(3.5-5万种SKU)和卫星店(2-2.5万种SKU),进行全品类备货,SKU达到20多万,其中心仓备货率高达98%,卫星仓备货率达到60%-70%。在销售端,开设门店和分拨中心进行配件销售,供应链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四大连锁中,Autozone市值亿美元,Oreilly市值亿美元,NAPA市值亿美元(有连锁维修厂),Adcanceauto市值亿美元,前三家都有超过家店,市值都在亿美元以上。在这四家公司中,OReily的市值最高,其股价20年中涨60倍,主要原因在于其大体量仍维持较快成长性,净利率水平逐步提高,仓库周转等供应链指标优。
d.工业品:全球MRO市场规模大约有亿美元。美国MRO市场规模超过了亿美元,和汽配差不多,有超过15万的MRO从业企业,其中top50的企业占据整个市场的30%,属于分散型市场。领先者通过并购和整合,正在不断蚕食市场,形成了以固安捷等为代表的MRO企业。除此外,还有全球拓长的法思诺(Fastenal)亿美元、日本的MonotaRO60亿美元,在美国的细分行业,细分品类很多,容下多家巨头,比如设备制造商、建筑材料、电线电缆设施、电信器材等细分都有小龙头以固安捷为例,发展至今拥有了完善的供应链,下游分销渠道透明、高效,对供应商或制造商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多渠道模式是固安捷业务发展的根本,包括线上-电商、联系中心、移动设备、线下门店、销售和服务。固安捷年上市,便一直通过对外扩张来建立自身业务分销体系,进军国际市场,在北美、日本、英国都有不错的市场份额。截至年末,累计并购企业数量30余家,并购企业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非美国地区的龙头性质的工业品直销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一种是在工业品细分市场上提供专业服务(含产品目录、物流配送、软件系统)的供应商,以开拓新的领域
固安捷在中国,定位成了高端服务模式,因为目前固安捷在中国的客户主要是外资来华企业,它们本身是有跨国公司属性的、大中型背景的,另外固安捷也正在开拓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市场
e.美国情况小总结虽然各个行业情况不同,但头部公司的共同点在于:其自建仓配,规模大了以后收购扩展,增加自有品牌,提高利润。运营能力的核心还是多快好省,但不同行业还是有不同特点:比如Sysco是扩大市场份额,可以让自有品牌进入;汽配核心是产品分级,对于高频低频件的备货和储备,考研仓库周转能力;工业品是建立透明分销体系,更多的品类,拓展工业细分的专业服务。三、中美产业差异中国和美国有很多相似可以学习的地方,但消费环境,供应链的底层环境和发展起点不一样,有的产业,中国的底层环境差,需要全部重构,但也有一些产业中国企业可以用最新的模式科技力量去重构。a.餐饮:中国的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巨大,1.5万亿,但产业特点与美国相比,对形成规模化可盈利的供应链平台具有很大挑战。上游,极度分散且工业化种植程度低;下游,以批发市场为核心(70%),美国以超市主导(80%),餐厅连锁化程度低;品类情况,以生鲜为主85%,中餐对食材多样性和新鲜程度要求高,美国以冻品为主。综合来说,行业特点为上下游分散,非标易损耗,SKU过万,冷链基建差,缺乏供应链公司服务。目前的供应链公司模式,以自营采购深度服务。
上游种植产业分散不成熟,难以直达源头缩短流通环节,标品一批集采,生鲜地采,行业特性需要供应链公司深度服务,毛利较高,履约成本高,利润点低,但市场空间潜力大,需要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