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杂志——《住宅产业》
发展住宅产业化,已是建筑业变革发展的必然选择。9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开幕在即,来自国内外上千名业界专家学者、百余家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纷纷精心筹备,积极备战在16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的住宅产业化“国宴”,紧紧围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共筑绿色明日之家”展开商讨,共同促进我国住宅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湖南,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肩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的变革重任。作为我国住宅产业化领军企业——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远大住工)的发祥地,年以来,湖南住宅产业化已取得飞跃式发展,“湖南模式”也一度成为我国绿色建筑和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
“两型社会”更需要住宅产业化
“湖南作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住宅产业化发展尤显必要和紧迫。”5月13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东山对湖南媒体公开强调,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推手,契合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年,湖南全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万平方米,增长27.3%;然而,当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型的建筑模式肆无忌惮地触碰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红线”时,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镇扩张建设势必被“叫停”,而以工业化、现代化、机械化为核心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正被“委以重任”。
毋庸置疑,住宅产业化是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和绿色建筑的迫切需要,既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建筑空间健康指数和舒适程度,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以现代工业化手段为依托,能够提高住宅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转型,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住宅产业化是成效最显著、价值最突出、意义最深远的最直接手段。
湘潭花漾年华项目
事实上,湖南的住宅产业化实践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起步,属国内较早发展住宅产业化的省市之一。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截至今年6月,湖南已开工住宅产业化项目万平方米,其中长沙万平方米。得益于湖南省各级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大力扶持,自去年底,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发布实施以来,住宅产业化在湖南的发展掀起了一股新浪潮。截至当前,湖南已累计实施住宅产业化面积万平方米,其中长沙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东山对于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意义有着这样的理解,他说,住宅产业化是湖南省重点扶持发展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新政出台,全省火力行动
今年4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政发〔〕12号)正式发布。明确指出,要以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开展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试点工作,在政府投资的大型建筑和保障性住房中确定一定比例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设,积极应用住宅产业化成套部品部件和技术。到年,力争保障性住房、写字楼、酒店等建设项目预制装配化率达到80%以上,建立集住宅产业化技术研发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为一体化,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产值过亿的可持续发展住宅产业集群。
俗话说,打铁趁热,在政府的推动下,湖南住宅产业化发展持续升温。5月13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指导意见》中关于全省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原则、重点工作等进行了系统的解读。高东山表示,《指导意见》是湖南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纲领性文件,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发展,培育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全省住宅产业化工作发展的新起点和新高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湖南住宅产业化发展已掀起燎原之势。不过半年时间,全省14个县(市)州重点依托湖南本土企业——远大住工雄厚的技术支持和企业实力,快速反应全力推进政策和项目落地,呈现出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发展态势。
5月,郴州市政府力邀远大住工进驻,承诺每年提供不少于万平米产业化面积,前期50万平米的项目合同同步签订。目前,远大住工郴州工厂已正式运营生产,郴州首个“住宅产业化示范住宅小区”同步推进;6月,长沙市政府与远大住工签订“3年万平方米”的合作协议;7月,长沙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两型住宅产业化的意见》(长政发〔〕29号),指出年、年、年,长沙市两型住宅产业化新开工面积分别不少于万、万、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益阳、衡阳、邵阳等市州与远大住工总计近万平米的合作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一方面,有着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与推进,另一方面,基于远大住工雄厚的企业实力,短短半年时间,湖南住宅产业化顺势而上,加快政策落实和产业化项目落地,一跃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城市。
天津产业基地生产线全景
湘五条“补火”产业化成“救市”新力量
纵观全国建筑业发展情况,住宅产业化发展如火如荼,而传统房地产却陷入逆流,“去库存”成为最火热的内容。在各级政府积极“救市”的举措中,着眼点落在“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而住宅产业化再次被广泛提及,并作为一项重要措施用来扭转局势。
在8月11日湖南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湘五条”)中,就提出: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采用住宅产业化的建设项目,资本金监管比例减半。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25%以上的项目,施工进度达到正负零(即主体工程基准面下工程完成,进行主体地上工程施工的时候),可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这是住宅产业化首次出现在我国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实施细则之中,其重要程度自是不可言喻。
而由此可见,住宅产业化项目的高速、高效、高品质已获得社会公认,而快速收回开发成本是开发商有效控制成本的最直接途径。远大住工湖南公司总经理龙启满认为,“湘五条”对于鼓励开发商采用住宅产业化是重大利好,开发商可提前2至3个月实现资金回笼,有效控制管理成本。
事实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势。当前,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市场实践主要以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为主,而商品房的产业化项目仅有万科、金地等开发商“试水”,市场占比微乎其微。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罗劲松认为,住宅产业化最终要由“政府驱动型”向“市场拉动型”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住宅产业化需要市场规模化实践方能全范围推广,而商品房的萎缩,亦需要依靠“湘五条”的利好政策,充分利用住宅产业化的优势条件,将传统房地产商的开发成本及风险将至最低,这就形成了资源与优势的互补,住宅产业化不仅可以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亦能打造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和您的朋友一起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