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作为乡村的根本,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人。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农业现代化与当地农户脱离脱节的情况较为严峻。在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未来的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农民,农民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马云曾在农业博览会上公开表示:新型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才是未来新农村的缔造者。
1、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的农民,也是农村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性因素。
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20亿元,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万人以上。
河南省夏邑县北岭镇朱厂村的瓜农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走进村里,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像一层层翻滚的白色海浪。在大棚里拨开绿油油的西瓜藤,就能看到圆滚滚的西瓜。
夏邑是西瓜之乡,今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14多万亩。村民武凯承包了30亩地,管理60个西瓜大棚,都是新品种。武凯说,作为种瓜“新把式”,刚开始种的时候,浇几茬水,施多少肥,容易得哪种病虫害,都不太懂,积蓄投进去了,担心赔,心里没有底。
“通过对技术的学习,才成功避开了蔓枯病,及时发现,避免了损失。”武凯说,他种的“早佳84—24”西瓜品质好,行情一直不错,一亩地能赚1万多元,实现增产又增收。
图:丰收地西瓜筐里装满了刚摘下的西瓜
新型农民意味着“农民”不再是传统的生产工,而是一种新的“职业”。
新型农民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乡村振兴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创业农民
20余年间,农民工“归去来兮”,折射出我国农村地区巨变,他们的转型故事也为一个沸腾的时代注脚。
今年31岁的乔卫齐,是一个“特别”的农民创业者。毕业于兰州大学的他,年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回到家乡明水县创业。如今,结合互联网技术,他在明水县推广了菜园“私人订制”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农村“包地种田”。
“如果没有广阔的创业天地,我是不可能回到农村的。”谈及创业的初衷,乔卫齐说,他看到了家乡农业发展的前景,更想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以及新的创业理念,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
农民创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绿色食品以及电子商务等与当地特色优势紧密相关的行业。
创业农民,既给农村带来新观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3、产业农民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用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就业。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蔬菜小苗分栽,根据分栽的数量多少,每天大约有50—80元的收入,而且就在家门口挣钱,接送孩子上下学一点也不耽误。原先种麦子一年只能挣元,一家五口人省吃俭用,这几年村里成立了专业蔬菜合作社,现在成了插苗工,每个月收入超过元,加起来全年能收入3万多,是过去的4倍,一家人的吃穿和孩子上学的费用都不发愁了。”图:“产业农民”正在分栽蔬菜小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做产业农民。
农民改“农”为"工",有干头有奔头。
新农民、新农村、新希望。让我们一起,为更多的新农民培植沃土。
编辑/米饭团子
美工/蓝胖子
校对/润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