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学法律与做律师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大学本科学的是中文,和法律没有任何的关系。90年大学毕业在江汉油田工作,阴差阳错却与法律结缘,从92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法律的主要课程,并在年10月参加律师资格考试。94年是我的幸运年,我以较高的分数获得律师资格,同年进入复旦大学法律系攻读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我是半路出家的法律人。9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在上海海事法院工作了半年,随即辞职进入一家新组建的投资公司。对投资的兴趣始于我在读研期间的实习经历,从96年开始,我在一家央企的投资部实习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在那家投资公司工作了整整7年,先做投资经理,后担任投资部的总经理,主要的工作就是产业投资。7年中我参与很多的投资项目,包括几个收购上市公司的项目。我虽是法学硕士,但却不想在自己的身上贴上法律的标签,但坦率地说,我的法律背景对我的投资工作提供了很强的支撑,期间我也弥补了自己产业、财务、税务方面的知识,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投资经理。年年底,我所在的投资公司倒闭了,不得不另觅他途。找一圈工作后,没有找到心仪的职位,就这样我非常不情愿地到自己挂证的那家律所去做律师了那一年我已经39岁了,真正的半路出家。参与海华永泰的改制,见证事务所的发展年4月经一个复旦校友的介绍,我转到了当时在上海规模还很小的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简称“海华永泰”)。人到中年,起步晚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团队,没有客户,甚至没有经验,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是那么艰难。但幸运的是,我们身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服务行业伴随中国经济同样处在快速发展的风口。在海华永泰,我凭借在投资公司打下的业务基础,很快确立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以投融资为主,兼及房地产;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团队,逐步积累了一批质量不错的客户,承办了一批投融资项目和案件,尤其在私募股权投资、并购、资产管理和金融诉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执业经验,并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我自己的创收也水涨船高地上去了。更为重要的是,我到海华永泰不久,事务所即由合作制律所改制为合伙制律所,我有幸与颜学海、冯加庆等七名律师共同参与,成为事务所改制后的创始合伙人,并参与到事务所的管理中,先后负责事务所的人事、财务工作,参与并主导事务所基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特别是事务所人事管理制度、律师业务合作利益分配制度、事务所的预算制度、业务审批尤其是金融和证券业务的审批和内核等,建立并完善了事务所金融证券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现和相应的制度,使事务所金融证券业务的质量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日臻完善,为事务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年11月至年12月担任事务所主任,参与并主导事务所三年(-年)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三个十”战略,指导事务所管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强化行政执行团队的执行力,大力推动事务所分所的设立,使海华永泰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快速发展成一个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大所。(分所:长沙、郑州、昆明、成都、沈阳、南京、武汉、深圳、济南、银川、哈尔滨、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常州、洛杉矶、西雅图)海华永泰十四年的执业感悟日光如白驹过隙,似乎是眨眼间,我已在海华永泰做律师将近14年了,我已经由原来被动进入的无奈,变成了对律师这份职业的由衷喜爱。在海华永泰,我不仅收获了律师执业的喜悦和快乐,也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正是这批同事和朋友齐心协力,共同成就了海华永泰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律师需要的是严谨和理性,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多少具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成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些儒家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代人。就我的认识而已,律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事业。严格执业纪律,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好客户,参与社会治理与建设,就是儒家价值观的体现。“专业赢得尊重,携手成就理想”,是海华永泰的核心价值观。十多年的执业生涯,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专业之于律师,是何其重要。专业不仅意味着律师的深度,也建构着律师的高度,只有专业的律师,才可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法律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专业同等重要的是团队,专业决定着律师能升多高,而团队则决定律师能走多远,团队既是律师执业的载体,也是律师执业生命和使命的延伸。作为一名合伙人,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组建团队,打造完善的业务体系,并使其团队融入整个事务所的大流中,成为其中最具活力的一股激流。编辑:楚予、《出彩中国律师》专题总策划: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