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04/6211035.html
来源及版权:ShigeMakino.日本在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绩效:-年.管理学季刊.,2(3):1-19.
大约13年前,我和我的同事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地点的选择,即在新兴经济体(EE)和发达经济体(AE)之间的选择进行了全面分析,这项研究最终发表于《世界商业杂志》(JournalofWorldBusiness)上(Makinoetal.,)。我相信这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的纵向研究之一,其分析了~年子公司层面的数据。在本研究中,我再一次做了类似的分析,并拓展了原来研究的时间范围(~年),研究所涵盖的子公司的数据也有所增加。因此,我在本文汇报的是关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最新证据。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此前研究的分析,而不是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或测试接到的假设。我希望这一研究能从子公司层面特征的角度促进FDI选择的进一步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研究发现与之前的分析一致,表明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特征是持久稳定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年初以来,在新兴经济体(EEs)的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在发达经济体(AEs)的总投资额,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国投资的增长。
现有文献普遍发现日本跨国企业在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时,其所面临的竞争和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Beamishetal.,;Chanetal.,;Makinoetal.,;Nitschetal.,)。一般而言,新兴经济体市场的特点是经济增长潜力大,但制度支持较弱。该市场存在较低水平的产权保护和执法机制,缺乏可靠的市场信息和高效的中介代理,具有较高的金融和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以及跨地区经济市场分割和文化差异(Chanetal.,;Hoskissonetal.,;KhannaPalepu,;LuoTung,;North,;PengHearth,)。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市场的特点则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制度支持较强;该市场具有较高水平的产权保护和执法机制,可靠的市场信息,有效的中介代理,稳定的金融和政治基础,以及跨地区之间更加融合的经济市场。鉴于这些差异,我相信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为探究东道国区位选择如何影响FDI的特点和绩效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情境。
本文所研究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包括投资模式(增长趋势、行业和投资目的),控制水平(日本企业拥有的股权比例和子公司内部日本外派人员的比例)和母公司的特点(规模、东道国经验和研发支出);同时也比较了子公司在发达经济市场和新兴经济市场的绩效区别。子公司绩效通过不同年份、不同行业、不同投资目的的企业自我报告的财务业绩和退出率进行衡量。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母公司的国际多元化对子公司绩效的影响。
我们的总体假设是,日本在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其在投资特点与绩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我们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增长、(2)投资目的、(3)投资的产业部门、(4)子公司的特点、(5)母公司的特点、(6)绩效(财务绩效和退出率)、(7)国际多元化和绩效
本文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采用的国家分类法,根据①人均收入水平;②出口多元化;③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程度,将国家分为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KaigaiShinshutsuKigyoSoran,Kuni-Betsu(海外进出企业总览—国別),该数据库(TK数据库)每年由ToyoKeizaiShimposha(东洋经济新闻社)出版,并汇编了日本企业(上市和非上市)建立的国外子公司的信息;数据通过ToyoKeizai每年的调查进行收集,日本母公司的数据从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出版的NEEDS数据库中收集,这两个数据库合并成一个数据库,合并后的数据库包括~年间由家母公司在个国家设立的家子公司的面板数据,总计个子公司年度观测值数据简介的摘要见表1。由于研究中几个变量都有缺失值,所以对每个变量的分析样本大小是不一样的,我们用随机效应逻辑回归分析(random-effect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对假设进行检验,将因变量定义为虚拟变量(EE=0和AE=1)。
表1样本概况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特点
1.投资增长
图1显示了~年日本企业在新兴经济体及发达经济体的子公司数目。在年以前,发达经济体获得了比新兴经济体更多的投资;自年以来,日本企业在发达经济体的子公司数量增长放缓,越来越多的投资转向新兴经济体;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增长。在我们的样本中,截至年底,日本投资于中国的子公司有家,占直接投资在新兴经济体的44.5%,占总体投资的24.1%。图2表明年以来投资在中国的子公司比例增长迅速,日本经济的爆炸性增长,通常也被称为“泡沫经济”,在年结束,在此之后,日本面临长期的衰退,并被称作“失去的十年”。许多日本企业在日本市场机会日益缩小,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开始将生产基地转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向中国转移。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经济体的减少和在新兴经济体的增加刚好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转变趋势一致。
2.子公司的特点
表2中的A组总结了子公司和母公司的特点,子公司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特点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比如,日本企业对子公司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所选择的控制水平是不同的。控制水平用所有权的比例(百分比)和子公司中外派人员的相对数量来衡量。所有权是子公司内部主要的正式控制机制之一(AndersonGatignon,),外派人员的比例代表了母公司对正在运营的子公司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Boyacigiller,;DownesThomas,)。我们发现,日本母公司在发达经济体所持有的股权(64.2%)显著高于在新兴经济体所持有的股权(55.7%),日本外派人员在发达经济体的比例(17.4%)也显著高于在新兴经济体的比例(7.4%);数据还表明,在新兴经济体建立的子公司往往比在发达经济体的子公司更加年轻(即子公司年龄较小),规模更大(即雇员数量较大,相对规模较大)。这一观察反映了许多日本制造业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建立大型生产基地,以获得低成本劳动力和在当地市场进行生产为目的。
3.母公司的特点
表2中的A组还对比了几项日本母公司的特点。数据表明,投资在发达经济体的母公司拥有更多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优势,并且规模大于投资在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具体而言,投资于发达经济体的母公司比投资于新兴经济体的母公司在投资前就拥有更多的在东道国的运营经验(在发达经济体,平均为个月,在新兴经济体则平均为65个月)、研发比例更高(在发达经济体为3.4%,在新兴经济体则为2.7%)、净销售额更高、员工数量也更多。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某些母公司的特征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有很强的联系。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强技术优势、较多东道国先前的运营经验和规模较大的日本企业更有可能在发达经济体而不是在新兴经济体投资。
4.投资目的
表2中的B组列出了投资目的,表中显示的百分比是每个投资目的占总投资目的数的比例。数据显示,在16个明确的投资目的中,“进入当地市场”是在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最常见的投资动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明显差异可以在其中一些投资目的中发现。例如,在新兴经济体中,获得东道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例如:获得劳动力,建立生产网络)往往比在发达经济体中更显著。相反,有关收购专业技术和规划的目的,例如“信息收集”、“产品开发与规划”,以及反映风险对冲动机的目的,例如“汇率风险对冲”、“反对贸易摩擦的措施”,在发达经济体的投资中往往比在新兴经济体中更突出。总之,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寻求市场”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最显著的动机。“寻求劳动力”是新兴经济体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而“寻求战略资产”对于在发达经济体中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来说更为显著。这些发现证实了投资公司的动机是影响投资选址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Makinoetal.,)。
5.投资的偏好产业
表2中的C组列出了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细分产业。数据显示出两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