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 华龙网)
过去,不少地方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些领导干部挖空心思,怎么在短期内把gdp搞上去?毋庸讳言,消费是千千万万消费者行为的总和,很难调控;而扩大投资,见效快,政府也驾轻就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月8日上午,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要培育新动力、发展新经济,抓住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机遇,围绕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大力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长,新兴产业政策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就业空间于是,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争抢项目,土地出让“零地价”,税收减免“无底线”,污染排放“看不见”如此做法既人为的压低了工业投资成本,助长产能过度扩张,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又削弱了企业的创新动力,使其习惯于低水平、低技术、低效率的重复投入,还把本应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收入变相用于补贴企业不仅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和改善民生,也不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严重扰乱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新常态下培育新动力、发展新经济,首先要以消费升级来促进产业升级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消费,只有围绕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方向来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协新型农业产业化同推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健康成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和创新的有效性其次要把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保护消费者就是保护生产者只有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保护了,才能顺利释放消费需求,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推进创新再次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来推动供给创新要通过制度环境的系统性优化,引导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从而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唯有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供给升级,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才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朱波)
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难新型服务业产业看出,重庆是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并紧紧围绕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形成新动力的总体要求,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导向,更是充分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针对产能过剩严重、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去年以来,他们立足本地、着眼全球,本着“顺应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消费升级方向,找准市场;突出与重庆市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力求做优做精现有产业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原催生新兴产业则,并通过反复研判,最终筛选确定了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力争到2020年形成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阳光对白癜风的影响白癜风预防北京中科白癫疯医院网址主页上有没有白癜风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