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心城区,江北发展工业要突出‘城’字,更加符合城市化发展,工业动力要更多依赖城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资金链,工业路径要符合城市对环境、资源的要求
专访华伟:新型城市化,宁波江北如何走出新路子?
“譬如老外滩世界风情街,将集装箱改造成24小时书吧,每周末在外滩江边播放露天电影,举办鲜花集市、文创集市、陶瓷绘画等时尚文化创意活动,既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也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华伟说
缩小城乡差距是新型城市化的关键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妇儿医院都在江北区建起了分院,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该区还组建了惠贞、实验两大教育集团,开办分校,让更多的江北子女享受优质教育宁波奥体中心等体育设施也已在江北开建江北城乡收新型产业都有哪些入比逐年缩小,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江北区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素质和能力,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同等享受市民待遇和权益,逐渐融入城市
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电气化改造,农民喝上了同网同质同价的水库优质水,八成村生活污水实现纳管或生态化处理
江北区出台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发展以航运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务中介业为核心的三大基础性主导产业和以现代商贸业、电子商务业、文化健康旅游业为核心的三大培育性主导产业
江北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70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1200年的建县史,170年的近代通商史,不仅见证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产业了宁波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保国寺、句章古城等众多文化遗存
华伟说,“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将通过 “文化+城建”“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融合发展,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兴文化消费业态着力打造泛老外滩文化时尚产业圈、慈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宁波奥体中心文化体育基地等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平台
春雨蒙蒙,青石板悠悠,雕花窗飘出悠扬的古筝声,站在江北区人民路边的一条小巷中,仿佛置身百年前的老宁波
华伟认为,在老城区做“新文章”,就要做细、做透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把推进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成为六大新兴产业江北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着力点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2016年03月19日20:40
人民网宁波3月30日 (蔡铁峰、陈怡) “十三五”期间,宁波力争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其中很重要的路径与方向就是要以新型城市化为突破口,打造空间相对独立、功能互补的宁波都市区,推进城乡相向而行,形成城乡一体、环境友好、产城融合的城市新格局
曾经的老工业区如今正加速“进化”为商业之都以2号地铁线为轴线,来福士广场、老外滩文化时尚圈、绿地中心、路林市场夜市等几大江北核心商圈已经崛起
“化物”更要“化人”
位于宁波西北部的慈城镇,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古镇,也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在华伟看来,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生命张力
一个串珠成链新兴产业政策、扩线成面的都市文化产业圈正日渐成熟据统计,2015年,江北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81亿元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有文化企业1316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58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1%
华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发展上,江北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电商创新经济、都市休闲旅游业”四大核心功能,在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同时,花大力气做好腾笼换鸟工作,为优秀人才、优势企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当产业撞上文化,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发生了
“村里的特色风貌留住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来休闲度假”华伟说
以“文化”为媒
华伟认为,宁波中心城向西向北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建设,为江北迈入“姚江时代”提供了战略机遇
华伟说,如富国新兴产业 好买今江北区拥有四张文化金名片:中华慈孝节、相约老外滩、北岸文化艺术节、宁波音乐谷
江北区是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或者说,经济上如何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的?
农民进城可融入的核心一是就业,二是居住江北区开建了400多万平方米农村住房集中改建项目,已有四分之一的农民陆续住进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农民户口不换成城镇居民户口,也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城市更新中,如何续存城市文化根源并注入新的商业元素?华伟说,江北区走的是一条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路子
是什么推动了该区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城乡一体化改造中,江北区不盲目跟风丢失特色,而是打造一村一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村资源和特色
江北区是宁波市最大日本新兴产业的中心城区,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宁波"老三区"之一,过去曾被称为“菜篮子”、“米袋子”,还是老工业基地,承担着货运、铁路、港口等运输功能如今,这些老旧功能正在慢慢弱化
面积达208平方公里的江北区,是宁波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和宁波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拓展区,既有千年古城的灵气,又有百年外滩的洋气,也有现代开放的大气,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
华伟认为,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要使他们不光住在城市、工作在城市,还能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做好农村转移人口的“角色转换”和“意识塑造”工作,改变他们身在城市、心在农村的“半城市化”状态,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习惯城市文明
“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产业2号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培育建设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中心村,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伟说
“以后随着轨道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的开通,江北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大的释放”华伟满怀信心地说”华伟说
拥有广阔腹地的江北,曾一度受制于“城市面积小、农村腹地大”的困局
他说,近年来,江北区通过开办老年大学、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居家养老等农民朋友能够接受的切入点,引导进城农民慢慢融入城市生活
如果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那么文化就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盘活资源,支持农民提高收入,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江北区探索尝试“两权一房”改革,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农民可以新兴产业有哪些拿着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像城市商品房一样进行抵押贷款,还可以在村范围内转让
华伟坦言,由于历史原因,江北城建总体上还十分落后,城市功能能级不强,城乡环境的疮疤不少,城区整体品质品位不高
在未修复之前,地处白沙街道的德记巷存在随意搭建,电线布置凌乱,缺乏卫生设施等老街的通病全面整修后,延续了宁波商帮文化特色,在现代繁华的都市中展现着宁波“老底子”的独特风味,吸引文化创意、建筑设计、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进驻
2015年,江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增速位居全宁波市第二
老城区做细做透“新文章”
(责编:王婕、翁迪凯)
“如果小区里的花坛种上了葱姜蒜,麻将成了活动中心的主要娱乐项目,国外新兴产业那就说明我们在引导农民融入城市方面还没做到位”华伟说
“要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让城与乡实现无缝对接,完美契合”华伟说
华伟给出的答案是:现代服务业
从文化切入,江北区走出一条有个性的城市化发展路子
华伟说,文化产业已成为江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该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用“江北文化”推动“文化江北”建设
以电商经济为例,2015年,江北区入驻电商企业290家,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57家位于姚江北岸的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是江北区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和推进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平台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174家,并被认定为“浙江省电子商务十大产业基地”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红安新型产业园地”
“新型城市化应让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是推动江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华伟说,发展文化产业除了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之外,还可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何解局?
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华伟接受人民网专访肖高华 摄
最近,江北区孔浦街道宝马街8号的闲置旧厂房正在加紧施工这里原是宁波贝斯特纺织有限公司的厂房,转型为“8号文创公园”,将为文创企业、科创企业提供优质办公空间
华伟认为,江北新型城市化必须激活城镇和农村双重资源,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保持城乡适度差别,优势互补“城市有城市的繁华和气质,农村有农村的味道与风貌,两者虽是不同的形态,但可实现融合富国新兴产业股票型发展”
新型城市化,江北如何走出新路子?
江北区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2015年,江北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33.9:64.0
未来,这里将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科学、电子商务等产业,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区
该区启动了城乡一体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引导有意愿、有能力、能适应的农民进城落户并加快转化为市民,同时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近日,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华伟接受专访时表示,该区正在从做强城市功能、做大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提高英国新兴产业治理水平等方面,打造宜居宜业滨水品质城区
“在慈城这座动力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文化立镇和生态美镇,发挥好文化底色和生态底色,注重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华伟说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