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吧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双11”大促期间,各平台的直播间内“硝烟味”浓烈。除了邀请明星助阵直播、低价抛售、买赠等“作战”方式外,这段时间,在直播间里带动网友下单的带货“气氛组”群体登上网络热搜,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为“电商捧哏”。电商平台上也有“捧哏”?不少直播间都有9日晚上7点多,某平台上显示有不少正在举办“双11”活动的直播链接。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坚果零食直播间,无意间欣赏到了一出一“逗”一“捧”的好戏。只见男主播拿着一袋夏威夷果在卖力地推销,“这夏威夷果,平时一斤差不多要元吧。”话音刚落,一个画外女声随即附和,“对呀,半斤就得50元。”男主播接话道:“今天在我们直播间,一斤只要17.8元!”“太划算了,快上链接!”女声显得有些激动。“好,上链接!”过了2分钟左右,直播间传出女声的惊叹声,“袋没了,马上袋也要没了。”1分多钟后,女声再次响起,“袋没了,剩下只有袋了!”这时,男主播立马表态,“不能让大家抢不到这个实惠,我们上库存!”“上库存,上库存!”兴奋的女声回荡在直播间。记者进入多个直播间后发现,不少直播间都有类似的“电商捧哏”与主播互动推销,“捧哏”的方式不仅仅是用声音,有的也会用弹幕。在某电商平台一家雪地靴的直播间内,女主播穿上雪地靴正在展示。一位显示为“11级钻粉”的网友在弹幕中留言:好好看!搭配大衣什么效果?主播立马从助理手上接过一件咖啡色大衣穿上身。“11级粉钻”随即回应:好洋气!记者在该直播间的5分钟时间里,这位“11级钻粉”持续地在弹幕上跟主播互动,有的是夸主播展示的靴子和裤子搭配洋气,有的是吐槽其他品牌类似商品售价明显高出很多,以此来衬托直播间商品的高性价比。直播间易冲动消费?逾六成消费者有此经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直播电商行业实现了蓬勃发展,成为商业领域的新宠。今年二季度发布的《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直播电商方面,市场规模已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48.21%。与此同时,据去年一项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在直播过程中,确实因冲动而产生非预期购物行为。“很多时候,‘冲动’的产生,往往就源于‘捧哏’们的影响。”记者接触的一位从事多年直播带货行业的业内人士介绍,直播间里大家经常能看到或听到的“捧哏”,大部分都是中控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直播的前、中、后各个阶段,除了营造直播间热度外,维护直播秩序、数据复盘、设备调试,甚至针对网友们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提前想好应对脚本,以及如何引导粉丝评论等也是中控的工作范畴。“其实,中控所有的工作,最终都是指向一个目的,就是配合主播,促成网友下单。”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直播间,主播们会反复强调库存有限、价格最低等关键词,而中控则会通过“快没了”“卖完就涨价”等及时附和主播的关键词,进一步营造出“不买会后悔”的氛围。对于主播和“电商捧哏”合作营造的上述气氛话术,你能抵抗得住吗?11日下午,针对此话题,记者在玄武湖公园随机采访了十多位市民,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坦言,确实经常会在直播间下单本来没有采购计划的商品。“每次进到直播间,听到最低价、手慢无等主播和助理嘴里说出的这些词,就会有股点链接下单的冲动,就感觉这种高性价比的东西打着灯笼都不好找,错过就是罪过。等快递到手,又会感叹自己太过冲动,总是乱花钱。”市民蔡女士的这番话,说出了绝大多数受访者的心声。电商直播间当“托儿”?涉嫌违法“用力过猛的‘电商捧哏’,一旦营造出不真实的抢货氛围,诱导网友非理性下单,确实涉嫌误导消费者,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价格法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吴曙光律师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价格法第十四条也明确,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一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就是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如有上述行为,应责令经营者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如果‘捧哏’跟电商平台是一种合作关系,也应该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消费者在直播间遇到“电商捧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对此,吴曙光提醒,在决定购买前尽量做到货比三家,通过多个平台比较意向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冲动消费。此外,消费者还需要提高甄别意识,尽量选择平台上网友们评价更好的店铺。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