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下的新兴产业投资

如果把年之后的三个十年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突出的时期,第二个10年(-)是中国金融周期快速上行的时期,而-乃至更长时期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时期。

第一个10年期间,中国劳动力便宜,生产能力强,产品价格低,再加上加入WTO,美欧又处于金融周期上行阶段,需求旺盛,中国的出口非常强劲,带来比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

第二个10年期间,由于房地产是信贷抵押品,因此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在一段时间内相互促进:贷款发多了,房地产价格上升,而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价值上升,使得借款人的借款能力上升、银行的贷款能力也上升,进而带来顺周期性。

进入第三个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再次转换。劳动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3个因素,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金融周期进入下行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我们预计科技创新将成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重要支撑之一。

第一个十年期间,新增劳动力很丰富,第二个十年期间,金融周期快速上行但是新增劳动力逐年下滑,第三个十年期间,新增劳动力由正转负,但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将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展望中国科技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跟碳中和有关的科技创新(新能源),另一个是跟数字经济有关的科技创新。这两个方向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融合,比如新能源汽车跟数字经济融合可以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

展望未来,围绕碳中和,我国在电力领域与非电力领域均有一系列具备潜力的技术进步路线,部分技术路线图的可预见性逐步清晰,在未来的40年里,我们可能将经历一场清洁能源革命,具体来看:

零碳的电力技术未来发展:目前电化学储能还在应用初期,预计学习曲线下成本优化空间最大;光伏受益规模效应、材料替换、效率提升共振,有望在未来10年间成本再缩减一半;风电的利用效率接近极限,未来十年通过材料国产化、捕风面积提升还有20~30%的降本空间;核电的批量化、国产化生产有望带来超过10%的投资成本节省;水电受制于厂址资源的稀缺性,成本下降空间较小。

非电能源行业的零碳技术:零碳的非电技术未来发展中,我们认为电能替代是目前最经济可行的选项,且未来将受益于清洁电力成本的下降;氢能受益产业链规模化以及清洁电力电解水制氢,成本有~70%的下降空间;化石燃料+碳捕捉的成本下降空间在10%以内,这一技术路径的降本空间受制于化石燃料本身的使用成本。生物质合成燃料当前技术较成熟,成本取决于作物原料,远期若原材料成本更低的路线实现技术突破,则成本有~35%的下降空间。

对数字经济认可度较高的一种刻画方法是按其组成划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诠释。

数字经济的第一层叫核心层,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等。

第二层叫狭义的数字经济,还包括基于数据、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应用的新商业模式,例如数字服务、平台经济,以及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等介于平台经济和传统经济之间的模式。狭义的数字经济中包含了最具代表性的平台经济,它也是数字经济最核心的商业模式。

第三层是广义的数字经济,覆盖的范围还涉及了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相关的电子商业,还包含了新出现的万物互联(IoT)、工业4.0、精准农业等,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所参与的数字化转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别忘了顺手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js/37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