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真正重要的决定不多,选大学填志愿绝对算是关键的一个。
重大的决定需要更多维度的参考,这里这里选取几位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实践,供年轻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亲友参考。
他们最大的选择依据就是选择热爱和选择未来实践,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够保持热情扛住困难,选择新兴专业有利于跟这个时代发生更好的交互。
1.字节跳动张一鸣
来源:乱翻书张一鸣的实证理性
选学校
张一鸣在回母校南开的演讲里面提到,为什么他这个福建娃会来天津上学:
最好在北方,冬天会下雪,因为没见过,想玩。
想独立,离家远,不能让父母突然跑学校就能来找我。(排除掉东南沿海)
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偏专科。
男女比例不要太失调,方便找女朋友。(排除掉工科院校)
靠海,因为喜欢吃海鲜。(只剩下渤海湾)
几个维度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会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冬天会下雪的,滨海大都市。
多数学生都是高考完了才会想着去选学校填志愿,张一鸣说他在高二就都把这些事情都给想过一遍了,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往他想要的地方去,不浪费时间。所以填时很干脆,没问老师也没跟家长商量。
换专业
张一鸣在年初清华跟钱颖一的对谈中,提到年他考入南开大学,最初报考的是生物专业,因为分数不够高入校时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即电子工程),后来自己转专业到软件工程(即计算机)。
至于为什么报考生物系?张一鸣说的是
“当时都说生物是21世纪的领头羊,所以非常热。我自己也感兴趣,高中的时候参加生物竞赛,看了一本北大老师写的《普通生物学》,对我影响很大。生物从细胞到生态,物种丰富多样,但背后的规律却非常简洁优雅,这对于你设计系统或者看待企业经济系统,都会有很多可类比的地方。”
至于后来为什么从微电子转到软件工程,张一鸣给出的理由是:
我花很长时间,才能在面包板上做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还经常不能。学了一年多,却没有看得见的效果,让我很焦虑。但软件工程比较快,你写个程序马上就能跑起来,发挥作用,甚至还能在校外兼职,所以我就转到软件工程。
张一鸣选专业的出发点是希望是能够面向未来,同时能够获得快速反馈。软件工程是一个理论实际结合的非常好的一个学科,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张一鸣在大二做完这个选择之前,并没有跟家里人说过。
2.陆奇给年轻人的话
来源:头条科技采访
头条科技:怎样看待互联网公司的高强度工作?
陆奇:工作是个人选择,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其次,每个人的体能、家庭环境、职业生涯追求都不一样,我推荐的是每个人按照个人情况来选择。你要设计的是一种时间管理方式,可以让你走得快,也能走得远,这特别重要。
我打个比喻,一辆车要想跑得快又跑得远,你可以把车速调到基本速度,比如平均在80公里一小时,偶尔冲刺一下,但是冲刺完以后,马上回到均匀速度,这样汽车的损耗很低。你需要避免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减速,透支的话,偶尔可以,持续透支肯定不行。我个人有自己的方式,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要去学别人。
头条科技:对年轻人有什么的建议?推荐几本最近看的书?
陆奇:如果你现在是上大学的话,建议你至少修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一定要学,另外是脑神经科学。对于将来新一代的计算体系而言,如果我们对人的大脑理解更深,会有更大的突破。如果你还有时间,我会建议你修经济学,如何琢磨出人与人之间的结构化的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学是相当不错的学科。如果你还有时间,建议你学心理学,因为我们对个人的认知,目前来讲还相当浅,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加深对人的了解。
最后,我比较推荐作者而不是推荐书。第一个作者叫大卫·克里斯蒂安,他所写的一本书叫《大历史》,研究人类历史和研究自然历史是分不开的,起点必须要从大爆炸开始,看物理生态、化学生态、生物生态,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人类社会。
另外我会推荐是杰弗里·摩尔,他的书在商业生态上比较行之有效,他写过几本书,一本叫《跨越鸿沟》,一本叫《逃离速度》。
我还会推荐弗雷德·考夫曼(FredKofman),他曾经是我的导师,我推荐两本书,一本书叫《有良知的商业》(《ConsciousBusiness》),最近一本叫《社会需要意义》。为什么每个人在企业里面都做得很多,都觉得很焦虑,因为没有充实的意义,如果每天去上班,你都觉得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很充实,会给每个人带来很大好处。
3.拼多多黄峥
来源:乱翻书《黄峥思维切片: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小时候谈不上贫穷,但比较拮据,小时候经常要穿妈妈同事或者是亲戚家小孩的衣服。很多消费习惯和前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跟现在拥有的财富没太大关联。比如我妈到现在都舍不得打车,她会觉得时间又不值钱,太浪费了。这个对我一直有很大影响,包括影响我思考做商业,我脑子里一直都记着我爸妈这样的普通家庭,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我的小学很一般,但考上了杭州最好的中学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相比于其他中学,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杭外毕业后被保送到浙大混合班,也就是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
我在上学时就意识到几个事。一是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优秀。二是田忌赛马,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局部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平凡事。第三是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我在上学时有一个较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努力做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时间,损失了逆反、捣蛋的青春时光,后来才慢慢悟到“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福布斯中国:您为什么决定就读于麦迪逊分校?黄峥:我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读了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同学一样,我申请赴美国读研究生。我之所以选择了威斯康星,是因为赢得了芝加哥商人(钢铁大王)唐仲英先生的奖学金。唐先生说,威斯康星较近,我可以到麦迪逊,到他家中过圣诞节。圣诞节时,我可以免费吃上饺子和烤鸭(笑)。唐先生为人和蔼。尤其是头两个冬天,他的家庭让我有家一般的温暖。这就是威斯康星的故事。当地天气挺冷,我很喜欢,因为没有那么潮湿,与潮湿的杭州不同。我在那边读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本来,我想继续读博,但是后来找了工作,甲骨文和微软表示愿意雇我。我还向jobs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