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巨变从此始,养成干事好作风
众所周知,自段小勇书记以来,威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县城环境、干部作风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那时起,威县有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威县人开始意识到只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强县。
从那时起,威县开始有了农业园区,威县人认识到种植棉花不能致富,农民要想致富就必须依靠发展现代农业来带动。
从那时起,威县有了全县第一个广场,威县人此时才有了参加大型文体活动和夜间休闲的最好去处。
从那时起,威县有了影剧院,威县人收看电影、举办大型会议、参与重大演出才有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所。
从那时起,威县有了县域的第一部宣传片,威县人学会了向全国推介自己的家乡、展示自己的家乡、营销自己的家乡。
段小勇书记对威县的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好作风,从此开启了威县干部“白+黑”“5+2”的创业征程。(白加黑:即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加班开会;5+2即,工作日正常上班、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
段小勇书记曾算过一笔账,他说:“威县经济基础薄弱,要想发展必须靠干部勤奋工作。如果按照正常上班的话,一般周一至周四正常工作,到了周五工作人员就不愿和不去工作了;如果按照“5+2”、“白+黑”工作,我们威县的干部就比平时和其他县市的干部每个星期多干两天,五年下来,威县就比其他县市多干了两年”。
从那时起,威县历届书记县长等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各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加班开会,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难题、研究一个方案、推动一项工作、做好一项规划,全体县领导和乡局负责人开会至凌晨2点、凌晨3点,第二天正常上班、继续工作。周六、周天有投资商来威县考察投资环境,县领导、有关乡局负责人陪同考察,威县人周末也就不用休息了。
全县干部职工高强度的工作,给威县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开会多了,通过集思广益,威县的发展思路清晰了、规划建设科学了、遇到的问题解决了、目标路径更丰富了;通过周末、假期迎接客商和外出招商,威县人与投资商的接触机会多了、对接洽谈的多了、威县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把客商吸引住了。
威县的好干部带出了好团队,好思路带出了新动能、好作风带出了好民风、好蓝图绘出了新篇章,有了这些,威县怎能不发展。
综合改革试点县,打造全国好经验威县人知道,县域经济发展,只是依靠领导层的努力、只是靠着干部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改革,把权力放进笼子里、把员工放进窗口里,以体制改革激发干部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年11月,河北省政府批复《威县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威县成为河北省唯一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县,改革试点起止年限为年至年。
实行行政审批“一章制”,组建行政审批局。审批难是许多地方都存在的通病,过去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办完所有手续,企业得走十几个部门,如果遇到某些单位吃拿卡要、暗地使坏,有时企业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办不下来,那样不仅影响力企业的投资,也败坏了政府的名誉,更影响了地区的发展。
威县意识到了这一点,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在河北省率先实行审批制度改革,将全县26个职能部门项行政许可权,划转至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同时废止原职能部门的42枚印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同时实行窗口化管理,把“铁饭碗”变成了“服务员”,让企业随时都可以来办事,只享受服务、不用看工作人员的脸色。大幅提升了政府效能,促进投资和服务便利化,激发发展活力。
目前,威县行政审批局67人承担了原来26个部门近人的审批职能,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以上,其中,审批类项目审批时限由65个工作日压减为13个工作日;核准类项目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减为10个工作日;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由52个工作日压减为9个工作日;即来即办事项超过项。
这些措施实现了审批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精简的多人都投入到事中、事后监管中,壮大了监管队伍,增强了监管力量。
而针对以往暴露出来的部门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威县在社会事业、城乡规划等领域,率先推行大部门制,除了将工商、质检、食药监等机构合并为市场监管局之外,只能接近、业务紧密关联的卫生局、计生局,民政局和民宗局,规划局和住建局,商务局和粮食局也都进行了合并,全县消减了6个科局级单位,政府组成部门由24各压减为22个。之前,两个或多个部门互相扯皮而干不好的事情,改革后,由一个部门来干,不仅干好了,而且少养了不少闲人。
高度共识,威县的干部群众一致把成绩归功于改革创新。特别是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威县在干部管理、行政体制、城乡一体化、现代农业、招商园区、社会治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综合性、创新性、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承担各级各类试点35项,实施了余项重大改革事项。其中,多项改革具有突破意义和复制推广价值。
比如,组建全国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局,实现了“一枚公章管审批”;探索全国第一家县级联合办税平台,实现了“一个平台办税收”。再比如,成立河北省第一家县级市民服务中心、第一家县级市场监管局、第一家县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等等。
省长、市长夸奖威县
这一系列的“第一”只是威县综合改革的一个个标志,还有园区管理改革、河道确权改革、城乡规划创新等等,一整套改革“组合拳”形成了改革声势、发挥了改革威力,奏响了以改革促进发展的生动乐章。
县域经济全盘活,安商组合大发展
年12月22日,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县委副书记、县长商黎英带队赴北京顺义区参加威县(北京)投资环境推介会及项目签约仪式。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政府县长商黎英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团结一致的招商热情和威县作为全省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不断出台的安商政策,受到了北京顺义区领导和与会客商的一致好评,被与会同志亲切的称为“安商组合”。
顺义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朱家亮说,威县是河北省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河北省经济发展先进县,交通便利、资源充裕、园区功能健全、产业基础雄厚,具有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威县目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在电力、土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策机遇上享有优势。此次推介会是顺义区与威县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双方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
会上,威县政府分别与北京德威控股公司、北京华油惠博普集团、北京航天安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产30万套汽车灯项目意向书、年处理10万吨污水综合处理厂项目协议书、防弹超薄纳米新材料及延伸制品项目意向书。
威县的发展氛围可以概括为“四大班子、一个声音、60万人民一条心”,只要客商有需求、项目建设有需要,威县四大班子领导就会深入一线,不分白天黑夜、部分节假日和工作日,搞服务、解难题,直至任务完成。
为确保落户威县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建设的快、发展好,实行县级领导、引进单位、金融机构、纪检书记、政法干警等“五位一体”分包责任制,并且全程包办、一包到底,可以说责任单位是企业的小保姆,县政府是企业的大保姆,切实做到了“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办”。
从无到有建成“一区四园(省级高新区和顺义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省级高新区实现“十一通一平”,年成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引进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个。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顺义区共建“威县·顺义产业园”。立足基础优势和政策方向,培育提升“3+2”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新增规上企业95家,新增个数邢台市第一。
高点启动实施“三带三园”,即沿西沙河优质林果带、沿国道设施蔬菜带、沿金沙河“南鸡北牛”畜禽养殖带,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君乐宝乳业园区、宏博肉食加工园区,是河北省唯一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三个“国字头”园区的县。
特别是4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优质梨10万亩,引进中国最大果汁生产企业海升集团、龙集梨种植和深加工等龙头项目,成为“省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县”;
设施蔬菜带,发展到5万亩,涌现出威旺蔬菜、中沃杏鲍菇等龙头;
畜禽养殖带,引进投资10亿元的宏博牧业、投资3.75亿元的北京德青源蛋鸡、投资3亿元的中宝奶牛等龙头;
乳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君乐宝第一牧场、投资6亿元的第二牧场投入运行,今年将建设第三牧场和奶业深加工项目;
宏博肉食加工园区,总投资9亿元,车间主体完工,设备已订购,今年上半年投产。
全县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规模流转30万亩,培育省级龙头4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2%。河北省在威县召开农业园区、果品强省、畜牧工作、节水压采等多个涉农领域现场会。
威县背负着“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三张名片,长期以来无城无工业、棉花一业独大。近十年来的改革探索,助推其实现了飞速发展。“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速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从年的万元、万元,跃升到年的6亿元、4.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被誉为“威县速度”“威县现象”。
吃水不忘挖井人。威县今日的面貌,离不开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们的热情支持、亲身参与、奋力拼搏,尤其以近来三任县委书记为代表。段小勇书记是改革的发启者、吕志成书记是改革的拓展者、现任安庆杰书记是改革的深化者。正是因为有了以这三位书记为代表的领导干部的接续奋斗和创新精神,威县的改革航船才得以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出售
出售银花小区单元楼三楼,采光好,通燃气,无公摊平。联系-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