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困局ldquo共和国长子rdq

一组冰冷的数字在透露,东北经济陷入寒冬了。在各省GDP增速排名中,东北三省再次垫底。被誉为东北之星的大连年GDP增长只有6.5%,大名鼎鼎的大庆油田在年也没能稳住,两三个月的时间亏损了50亿。从当年傲娇的“共和国长子”到如今东三省经济沦陷,东北经济为什么不行了?1原因一,东北国企遍布,经济转型路漫漫。纵观东北经济,一度占有中国90%以上的重工业,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目前还是以重工业,车床,军工武器,轮船,飞机,钢铁,能源等传统产业为主体。当年轰轰烈烈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的东北不得不服老,能源出现枯竭,大庆和辽河的石油,鞍山和本溪的铁矿,阜新,鸡西和鹤岗的煤矿,还有大量金属矿等等,疯狂产出,亏损频出。面对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危机,东北也摊上大事了。钢铁过剩了,水泥也过剩,平板玻璃过剩,不锈钢过剩,风力发电设备过剩,造船工业过剩,石化工业过剩……东北凡是支柱产业,无不是处在过剩的区间。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东北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与此同时,东北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企业缺乏创新。翻开中国民营企业强,东北那么大底盘,超过1亿人口,却没有几家入榜。东北,曾是共和国的长子,如今却深陷经济衰退泥潭。2原因二,东北老了,留不住“南飞”的年轻人?有人说,走在大街上,很难寻觅年轻人蓬勃的朝气。这么说虽然有点夸张,但揭示了东北人口外流严重的真相。伴随着东北国企困局加剧,这一趋势越发严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万人。除了人口外流的问题,东北还面临着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困境。截至年末。东北老龄人口占比都在10%以上。有网友写道,作为辽宁人,考大学时,我选择了一个武汉的高校,高中同学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西安,还有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出国。考上外地大学后不愿意回东北,这种现象是普遍的。没考上大学的东北年轻人也不愿留下来,而是选择出外打工。据说,三亚的东北人很多,开餐馆、开出租、房产中介等等,数量达到几十万。还有大批东北退休老人在海南生活买房子养老。此外,在一线城市,各行各业也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东北人。东北经济拉响了警报,这个曾经辉煌的地区为什么就留不住人了?很多年轻人感慨,在东北找工作,不是靠实力,而是靠关系,这是一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体制内的工作最受青睐。例如,很多油田子弟为了留在大庆油田工作,不仅读的是石油类的学校和专业,而且宁愿花大量的时间考进油田。即使面临石油行业利润下滑,也愿意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于是,无法接受这种方式的年轻人出走了,去机会更多的大城市寻找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随着年轻人的流失,东北的经济环境也越发不乐观了。3原因三,东北寒冷,民营经济也冰冷入骨。有分析称,东北似乎不相信民营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地政府青睐大项目,大投资,大央企,而民营企业入不了法眼。举个例子吧,在沈阳和温州同样创办一家企业,过程如此不同。在沈阳,投资设厂从申请、尽调到上会、批复,整个审批周期太长了,一般要花费四到六个月,而且门槛很高。对于创业者而言,市场机会稍纵即逝,时间成本太长,手续流程太繁琐,等到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而在温州创业,却可以在没有任何营业执照的前题下,试生产办厂,政策却极为灵活。若经营成功,可补办相关执照,这就是差距。明明东北比北上广深更需要资本和民营企业家,然而他们却带着资本出走,也许是被老旧的思想、繁琐的流程吓跑了。此外,东北社会关系风气浓厚,酒桌文化和拉关系的现象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也令人诟病。4原因四,思想上稳定压倒一切,创业是遥不可及的梦同样是发展小商品市场经济,为什么自然条件优越的东北,还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造不出一个“东北义乌市场”呢?在年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义乌,当时没什么资源,三面环山,狭窄的街巷,低矮的木屋,全县28万劳动力,剩余劳力达15万人,人均年收入88元。上帝没有给义乌一手好牌,当时的义乌县政府却穷则思变,大胆提出四条原则,“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一时间成了个大新闻。为了搞好小商品市场,义乌政府投资建起了全国最专业的市场。“货多价廉款式新”,再加上开放的经营模式,义乌迅速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商贩。当义乌轰轰烈烈掀起个人创业浪潮时,东北大地却一片沉寂。东北人民勤劳踏实,为什么做生意输给了义乌?在东北,计划经济留下的烙印比较深。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国企遍布。很多东北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东北人还停留在“进大国企、端铁饭碗”的思维,大多求个安稳生活,干到退休领取养老金就知足了。相反,创业的激情和气氛都很差。打个比方,相比较义乌小商品城,沈阳也有个五爱商品城。东北三省,甚至北京,天津等地的小商贩,多从沈阳进货。但是二十年后,它却走向了衰败了。在义乌家家户户都在网上开店的时候,五爱商品城的商户们还坐等生意上门,靠着最普通的批发零售模式,一坐一整天,好不容易有人来卖货,砍砍价几乎赚不到什么钱了。5原因五,东北依赖房产经济,这也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东北经济依赖房地产,这本来不是什么突出问题,中国很多城市或多或少存在房地产经济。但是由于东北重工业亏损,实体经济萎缩,居民收入低,房地产过热的问题更突出。沈阳为了去库存,还推出学生买房“零首付”的政策(最后还是取消了),沈阳铁西区曾是世界闻名的工业区,短短几年就被改造成了楼盘林立的居民区,还是可见对楼市的依赖。在哈尔滨,有的北漂一族几年前在家乡购置的房产,在这一轮全国暴涨的浪潮中,几乎没有什么涨幅。如今东北人口减少,劳动力外流,购买力下降,楼市的需求也降下来了。据报道称,房地产低迷是东北经济失速的一个直接表现,这与东北经济下滑导致房地产投资拉动减弱有关,很多中小城市已经出现空城。至年7月末,沈阳商品房库存面积万平方米,住宅存销比高达20个月。年轻人都走了,这些库存高企的房子谁来买呢?重拾往日辉煌,东北该如何振兴?东北经济面临的困境,其他地方也曾遇到过。当年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发展成为与香港比肩的大都市了,开放、自由、宽容的深圳吸引了苹果来设立研发中心,让华为在此落户。为什么资源丰富的东北不能旧貌换新颜呢?靠补贴、靠扶持?关键还是要靠改革。当改革开放之风吹起时,沿海地区从国有经济一步步走向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虽然东北的国企负担更重,铁饭碗思维更强,改革难度也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经济无法振兴。东北国有企业的骨干们,如果能够敢为天下先,抛弃老旧的束缚经济发展的思维,烧起一把创新进取、包容开放的星星之火,让计划经济包裹的企业走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动向资本市场抛出橄榄枝,吸引各方资源和人才共谋东北振兴,彻底改善东北的经济环境将指日可待。这个曾经辉煌的“中国工业摇篮”,若肯打破束缚,灿烂绽放,必定资本自来,人才聚集。一场剑指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持久战”,正在打响。

点击图片获取课程详情————

戳原文,加入乡村振兴促进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fz/35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